分享到: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
搜 索      
中华玉器文化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johnny 2012-5-21 8:30:46

在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中,八千多年的玉文化一直占着受人尊崇的地位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曰:“玉帛为二精”,又称玉乃国之六宝之一。《淮南子·俶真》:“玉,得天地之精也。”《易·说卦》曰:“乾为天,为圜,为玉。”《礼记·聘义》:“君子比德于玉”。

玉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天然矿物质,它更被赋予了品德(仁、知、义、礼、乐、忠、信、天、地、德、道)而被历朝历代所崇尚。

史前古玉时期(即新石器时代),玉器类型已经为之后的历代玉器制作划下了基本框范,主要分为:礼仪器、生产工具,装饰佩件。此时期的玉器一般就地取材,造型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,如红山文化,良渚文化、齐家文化等各具特色的玉器的类型纹饰就是此时期的典范。新石器时代玉器以其数量巨大、造型纹饰朴美、文化内涵丰厚,推出了中国玉器的初期高潮。

夏商周三代,玉器逐步规范并获得极大的发展。夏代玉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形态。商代创作出大量精美玉器,具有造型丰富、构图简洁、雕琢精工、材质优良等特点,中原地区使用真玉的历史由此开始。西周时期的玉器品类比夏商时期大为减少,礼器逐渐制度化、工艺雕纹呈现明显的程序化特征。随着奴隶制度的崩溃,人文的觉醒,春秋战国时期的君子们要求玉器有更深刻的时代精神与审美品位。于是玉器走下了神坛,其功能进一步世俗化,开始作为信物甚至吉祥物广泛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。

汉代崇玉之风愈盛,“生者佩玉、食玉;亡者裹玉、填玉”,将我国古玉史推动到一个巅峰地位。此时期由于汉室开拓西域,丝绸之路畅通无阻,和田玉开始被广泛用于各种玉器制作中,使其温润的色泽更好地体现了玉的品德。而玉器的风格比之前的三代大为化简,但气势更加雄伟,体现了汉代大挺拔的精神。

隋唐两代,随着东西方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交流愈加密切,玉文化得到空前的创新和发展。玉器的造型、图案、题材都有很多变化,极富新异趣意,如一些玉器上出现花鸟瓜果、蕃人伎乐和佛教典故,不论简练的还是精琢的,都恰到好处的达到了所要表达的气韵和精神。

宋人崇古,对周汉传统文化思想极为热忱,故仿古玉器风行一时,且精品倍出。尤其宫廷仿古玉器的成绩,成为后世仿古玉器的楷模。同时由于手工业技术进步,民间玩玉赏玉之风大盛,出现大量制作精巧、构思奇妙的玉摆件和玉配件。且由于所用玉料多为河中玉子,玉工常是因材施玉,成品常是图必有因,意必祥和。

辽金元三朝虽为北方少数民族统治,但受中原文化影响,也使玉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。玉器的题材富有边疆民族特色和北方游牧生活气息,风格更显雄奇豪迈。辽代时用水晶代替玉器,也创作出不少精品。

明时期,由于工商业的发展,工艺美术品出现了追求数量、忽视艺术的倾向,玉器也随之出现了商品化、纤细化发展。玉器整体制作水平虽不如之前历代,但名工辈出,对各地玉器制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,名师陆子刚是其杰出代表。这些名师使明代玉器精品制作不逊于其它时代,而受世人崇爱。

清代虽已步入封建社会的尾声,但玉器却仍是大发展、大繁荣时期。帝王贵族的政治生活、礼乐祭祀、日常生活几乎无一处不用玉。玉器从采料、选题、雕琢、纹饰等集中国历代玉器精华,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,充分表现出中国玉文化的最后辉煌。

中国玉器发展的数千年光辉历程,证明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和重要地位。所以当你细细品味古玉,其中蕴涵着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华,是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。